关于美,关于鞋,关于痛,在医学上,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近年来,因为长期穿高跟鞋引起的拇外翻、拇囊炎、鸡眼等疾病越来越多。拇外翻会让生活质量会大受影响。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到了夏天,女性往往喜欢穿上漂亮的凉鞋拖鞋,大展脚上风采,而拇外翻却让她们深感头痛,畸形的脚让她们羞于在人前展示。另一方面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拇外翻的患者多有疼痛、穿鞋障碍等症状,病程长的患者还会出现膝关节和腰椎的病变,严重影响到健康。拇外翻是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它危及的人群,不仅是中老年人,还包括一些青少年也会发生拇外翻,临床上碰到的女性居多,大概9:1的关系,10个人里面9个是女性,这种家族聚集的倾向也是非常明显,往往是姥姥有传给妈妈,妈妈可能再传给女儿,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拇趾外翻是足踝外科最常见的足部畸形,也叫大脚趾病。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一些老年女性,足部大脚趾变形,有时候偶尔会看到男性病人,但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足部畸形。轻的,出现脚趾变形。严重的会影响穿鞋,甚至影响行走。拇外翻现在作为深圳这个地方,随着年龄老龄化,它的发病率越来越多,经常在门诊遇到这种拇外翻的病人。拇外翻又称拇趾滑液囊肿,是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向外侧翻引起的疼痛,外翻角大于15度,踇趾的外翻位置常造成第二趾的锤状趾畸形。另外,前足增宽也使穿鞋更加困难。当鞋容纳足趾的前面部分较窄时,通常会形成鸡眼,并引起第一跖骨头内侧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滑囊增生,即姆囊炎。随着第一跖趾关节的外翻、半脱位,常会继发骨关节炎。拇外翻主要是由于遗传或者穿鞋不合适引起的,多发病于中老年女性,一般进行保守治疗即可,严重者可以手术治疗。检查1.查体站立位评价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于坐位时评价前足和后足的形态。拇趾评价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胼胝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评价包括是否有锤状趾、跖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2.影像学行负重位X线平片,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1)拇外翻角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15°。(2)跖骨间夹角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小于9°。(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跖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跖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小于10°。(4)关节匹配度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5)趾骨间夹角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小于10°。3.根据严重程度对拇外翻进行分类(1)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3°。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2)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3)重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之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时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临床表现拇僵硬一般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膑骶引起疼痛。不良穿鞋习惯穿鞋夹脚,爱穿高跟鞋、尖头鞋,会使足尖部挤压在一起,长期穿高跟尖头鞋使拇趾过度挤压,第一跖趾关节内侧软组织过分受牵拉、挤压,外侧软组织则处于相对松弛状态,日久出现挛缩,造成固定性拇外翻。1、遗传因素一般上一代人中有拇外翻的患者,其后代易患此病,多见于青少年。2、足部畸形如足跟内翻和扁平足,可由于运动过度,跟腱挛缩可引起拇外翻,第一跖骨关系不协调、拇趾外旋等也易引起拇外翻。3、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病变往往会破坏足部软组织和骨关节的正常平衡结构,由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拇外翻畸形。4、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足部稳定性降低,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可引发拇外翻。典型症状1.拇趾外翻畸形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向外侧翻,关节内侧有骨赘形成。2.红肿、疼痛由于骨赘处与鞋子的摩擦,会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休息后可以缓解,但是不是所有的拇外翻都会疼痛。3.其他症状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由于拇外翻并不是只有第一跖趾关节出现畸形,还会使足部负重异常,导致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也就是形成老茧。4.并发症拇囊炎由于第一跖趾关节的骨赘被鞋子长期挤压导致红、肿、疼、痛,形成拇囊炎。胼胝俗称老茧,由于足部负重异常导致第2~3趾节处摩擦形成胼胝。骨性关节炎拇跖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医生询问病情1.目前哪个部位疼痛?2.疼痛持续了多长时间了?3.有家族遗传史吗?4.平时是否穿鞋不合脚?爱穿高跟鞋?5.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吗?需要做的检查1.体格检查拇趾向外偏斜,第一跖趾关节内侧隆起,拇趾挤压外侧足趾引起外侧足趾的畸形。体格检查又分为负重位及非负重位检查,负重位检查,足趾畸形在其负重后有无加重,拇趾抓持力,腓肠肌或跟腱挛缩情况,关节松弛度检查等。非负重位检查包括拇外翻畸形及拇囊炎程度,局部压痛,第一跖趾以及拇外翻畸形被动矫正后的关节活动度,内侧跖楔关节稳定性,拇趾趾间关节远节趾骨的畸形情况,拇趾的旋转,外侧足趾的畸形情况等。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跖趾关节向外侧翻,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还可见第一跖骨内侧的骨赘突出及硬化,进而通过X平片来测量其他角度以便分类。拇外翻畸形在负重位及非负重位状态下所测到的角度有所差距,因此应采取负重位状态下的正位、斜位及侧位X线片。3.实验室检查如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血肌酐和尿素氮。血常规检查、血沉检查用于查看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拇趾在第一脚趾与脚面处向外倾斜,关节内侧可能出现骨赘,行走时脚趾疼痛,休息可得以缓解。视诊可见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处畸形,内侧骨突起,按压有疼痛。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正常。X线检查可见跖趾关节向外侧半脱位等。鉴别诊断1.类风湿关节炎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也会出现拇外翻,其鉴别要点是可以检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高等。2.痛风足第一趾跖关节痛风石较为多发,通常认为因其行走负重多,远离心脏回流差,尿酸结晶较易沉积在此。痛风最初疼痛表现是第一跖趾关节疼痛,与拇外翻相似,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痛风患者尿酸偏高,可通过X线、CT检查来鉴别。一般治疗拇外翻轻症患者可以保守治疗,穿合适的鞋子,宽松的鞋子来减轻疼痛。不穿尖头高跟鞋,这样可以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按摩与牵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不要过于用力,每晚进行热敷,还可以用橡皮带牵拉改善拇外翻。可以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如果是在运动或走路时突然疼痛,一定要立即制动,将脚抬高,有条件的可以立即冰敷。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或者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术前一天晚上禁食、禁水,遵医嘱进行切口换药,恢复期间要适当活动,但是注意不要受伤。1.关节融合术对于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方法,可根据截骨类型和固定器的种类不同而异。适用于严重畸形(跖骨间夹角超过20~22度,踇外翻角45度,并且踇趾严重旋前),特别是在第二、三跖骨头下方存在痛性拼膑胝,而且前足垫萎缩时,踇外翻伴退行性关节炎,当跖趾关节活动受限且出现疼痛时,轻、中度畸形的患者也行关节融合术,也可行关节切除成形术。踇外翻复发,可用McBride手术、跖骨截骨术或Keller截骨术。神经肌肉病变患者,如脑瘫患者,由于肌力不平衡所致的踇外翻畸形,可行此术式以防止其复发。内侧关节囊全部结构严重破裂,且不能充分修复的创伤后踇外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优于关节切除成形术,特别是小于55~60岁的患者。2.软组织手术切开第一跖趾关节处软组织,进行内侧关节囊收缩缝合。通常适合采用软组织手术矫正器外翻的患者为:有临床症状的30~50岁妇女,跖趾关节外翻角在15~25度,跖骨间角13度,趾间关节外翻角15度,跖趾关节无退行性变,且非手术无效者。3.截骨术用于较严重的患者,其第一跖趾和第二跖趾关节夹角>15度,其方法是将坏死区移出股骨头负重区,将未坏死区移出负重区,将第一跖趾截断,再移回用螺钉固定。饮食调理1.宜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膳食纤维。2.多喝水,吃鸡肉、牛肉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营养要均衡,多补充微量元素。3.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甜的食物,以免发胖。4.尽量不抽烟、喝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措施1.穿宽松合脚的鞋子,不要穿高跟鞋、尖头鞋长时间行走。2.多做足底运动,锻炼足底肌肉,对此病可预防。3.需要控制体重,负重过大会增加关节负荷。有扁平足的患者可以穿矫正鞋垫,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非手术治疗拇外翻康复治疗 第一跖趾关节、趾间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或被动训练,每日1-2次。⑴下肢肌肉力量训练:抗阻训练,应用弹力带或沙袋,每个动作持续10秒,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1-2组。⑵足趾抓物训练:足趾抓毛巾或小物体,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⑶足趾抓地训练:双足站立,身体前倾,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⑷平衡训练:每日1次,每次15分钟。⑸前足推进训练:前足行走,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允许负重/推进时间应用循序渐进应用上述康复技术。高跟鞋常见危害腰痛和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脊柱的弯曲过大。因为脊柱是由多个椎骨连接而成的,两个椎骨的接触面近乎为平面。姿态挺拔时,椎骨之间是面与面的接触,受力得到分散,不易损伤;而脊柱弯曲时,椎骨间的接触面变小,受力趋于集中,甚至集中到一个点,压强迅速增大,这样很容易损伤椎骨。高跟鞋使人的重心过度前移,必然造成骨盆前倾,脊柱弯曲增大,腰椎和颈椎受力的集中,容易造成损伤,这种损伤的积累最终将导致腰痛和颈椎病的发生。穿高跟鞋和赤足行走时髋、膝、踝关节的受力完全不同,经常穿高跟鞋会显著改变踝关节的正常功能,行走时人体必须由髋和膝关节代偿以保持步态稳定。长时间的紧张与压力可导致髌股关节腔内关节退行性改变,从而诱发膝关节炎。即“崴脚”,正常人在行走和运动中,脚踝容易产生向内的翻转力,鞋的外侧总是最先磨损就是这个原因。人的自身也在不断地调整这种翻转力,以维持平衡,但穿上高跟鞋后,调整能力就会减弱,容易造成“崴脚”。且鞋跟越高,向内翻转的势能越大,受伤程度也就越加严重。 扁平足的主要原因是跖腱膜松弛,跖腱膜位于足底,像弓弦一样维持着足弓的稳定。鞋跟越高,足弓的后臂越长,跖腱膜所受的拉力(张力)也就越大。如果长期拉力过大,跖腱膜松弛,足弓就随之降低,严重的会造成扁平足。鞋头太尖,挤压着大拇指,就会造成拇指外翻。而外翻的拇指因为一直被鞋子摩擦压迫,发炎时会有尖刺般的压痛感。 过尖的鞋头会挤脚,会使拇囊炎的问题恶化。拇囊炎即:大拇指关节处发肿发炎。拇囊炎也可能在其他脚趾发生。医生不认为挤脚的,尖头的高跟鞋会导致拇囊炎的发生,高跟鞋的确会恶化拇囊炎。当脚趾被迫和鞋前方相挤压的时候,会使脚趾头处于不自然的形态,导致脚趾头中间的关节因为脚趾经常弯曲而导致变形的脚部问题。槌状趾会导致脚趾疼痛。高跟鞋造成的前脚掌压力可能会导致压力性骨折。鞋子和脚不断摩擦的地方,会长出厚的硬皮。当你穿上高跟鞋,脚滑上前方,并挤在那个窄小的鞋子内,这会对脚形成全新的压力点,并形成摩擦。高跟鞋除了会改变整个身体的重力分布,并且会导致更多的重量移向跖骨。这会使前脚掌感到有压力和疼痛。
感谢您的观看
如果喜欢请